攝像機外殼性能需求
專業人士都知道,攝像機內部的結構就是紅外led補光燈板+感光芯片+鏡頭+線纜+dsp處理芯片而已,非常簡單,但是有的攝像機,特別是高清攝像機,外殼做得非常大。對于電子產品,消費者都覺得產品小巧美觀受歡迎,但對于攝像機來說是否如此?
攝像機外殼大小受散熱及防護性能影響據了解,攝像機外殼有多種款式,同一個外殼可以裝不同的機芯,不同的機芯配件也不同。而外殼的尺寸也是根據攝像機機芯的尺寸來制作。
攝像機外殼的款式有很多種,紅外防水攝像機外殼、海螺攝像機外殼、監控攝像機外殼、一體機槍機外殼、網絡槍機外殼、汽車后視攝像機外殼,60/75/85/90內調焦攝像機外殼、60/75/85/90外調焦攝像機外殼等等。但是不管什么攝像機,其構成的基本要素就有紅外燈板、感光芯片、鏡頭、線纜等等,其實這些零件都很小,組合起來也就一點點,但是通常大家看到的攝像機看起來外觀卻比較大,是因為這樣可告訴客戶他們里面的零件有很多,從而提高價格。
對于攝像機來說,不同用途的攝像機,外殼的材質、大小也有區別。殼越大,散熱性能越好。從目前國內攝像機市場來看,現在國內很多攝像機都是用塑料的大外殼。如果要將塑料外殼做小的話,那攝像機的散熱就存在問題。因為空間有限,紅外燈板很大,產生的熱量很多,只有金屬的外殼才能將熱量導到外殼上從而達到散熱的作用;而塑料外殼的話,如果將外殼做小,空間也就縮小,這樣熱量是散不出去的。對于攝像機來說,紅外燈板的散熱是非常重要的,因為紅外燈板對熱量非常敏感,溫度過高會造成led波長偏移,內部發光點永久失效,封裝膠體變形影響出光效率等問題。目前做得比較好的散熱都是把燈板直接和外殼連在一起,通過攝像機外殼對led燈板進行散熱。并且最好能在設計攝像機外殼前,利用熱設計對其整機熱量進行分析評估,減少后期溫度過高,調整結構的被動局面。目前國內低端的產品還是用塑料殼的比較多,這樣就比較便宜,但是品質方面就沒有保證,像深圳華強北專業市場銷售的大部分都是塑料外殼。塑料外殼的話,雖然說大,但是熱量還是不能完全散出來,這樣的話用半年到一年時間就會出現問題了。”
據了解,攝像機外殼的大小不僅對散熱方面有影響,在防護性能方面也有著重要影響。
攝像機越高清的話熱量越大,主要是采用鋁合金散熱性能比較好,如果用在室外,鋁合金的材質防護等級也比較高,大外殼的穩定性也會比較好。并且攝像機種類多,有高速球,一體機、半球等等,外殼的尺寸需要根據不同種類以及使用的場合來設定。”由此可見,在室內和室外,攝像機的外殼要求是不一樣的。以高速球機為例,如果用在室外,外殼體積一般是比較大的;如果是家用的話,一般會選擇比較小的迷你的攝像機。因為安裝在室外要考慮防水、散熱等問題,室內則考慮的因素相對沒有這么多。再者,好的外殼設計,在滿足防水、散熱的需求外,也要對紅外漏光、反光問題進行處理。之前紅外攝像機經常出現白天圖像正常,晚上則白茫茫一片,看不到任何影像。除了攝像機安裝環境方面造成的紅外光直接反射回來進入外殼內之外,外殼內部周圍存在縫隙,玻璃未采用雙環玻璃設計,遮陽罩未進行涂黑處理等原因都會造成紅外漏光,反光直接進入外殼造成圖像偏白問題。所以紅外攝像機夜視效果不僅僅受紅外燈板、芯片等限制,還受機構的影響,這需要引起足夠的重視。
成本導致外殼大小、材質等方面差距大
不管什么產品,歸根結底離不開成本話題,連攝像機外殼這一細分領域同樣避免不了成本控制。目前攝像機外殼方面在國內外還沒有統一的標準和太高的要求。有的企業從成本上考慮會摒棄散熱性能好的金屬材質而選擇塑料來做攝像機的外殼,盡管用塑料做外殼在尺寸上有限制。并且從攝像機的性能方面來說,攝像機的外殼不能做得很小。一般攝像機的外殼就跟一個礦泉水瓶子大小差不多。為了節省成本,有些企業會在外殼的主要部分使用金屬材料,而輔料的部分依然會用塑料來做,這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成本。”
其實就國內外兩個市場上來看,也有明顯的差距。國外市場一般偏向于較小的攝像機;但是在國內市場,從地域因素來看,北方會選擇比較外殼比較大的攝像機,南方會選擇外觀較小的攝像機。拿中國市場來看,北方比較偏愛個頭大的攝像機,也就是外殼比較大,里面的部件和一般的攝像機是一樣的,并且功能上也不會有明顯的差別。
目前國內攝像機外殼的基調還是要定焦和大殼。未來在攝像機外殼的方面,國內還是會朝著大的方向發展。因為國內項目還是比較多,如果外殼做得太小,價格賣不動。借鑒同行的經驗,就是在外殼主要部分用金屬材料,輔料部分用塑料來做,這樣在保證品質的同時,還能節約成本。”裕晟富(http://www.soojinpaek.com/)希望未來攝像機的外殼能夠有所改善,從而提升產品的性能和壽命。”